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花甲老人穆萨的“中国梦”


在苏丹喀土穆,一张简单的塑料方桌就是穆萨(Musa)日常学习汉语的地方。他是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

老师说,“我对他印象很深。只要他来上班,你就一定会在门口的大树底下看到他。” 这棵树下,有一张简单的塑料方桌,上面铺着一块白布,摆着他的黑色公文包。包里永远装着一本《当代中文》、一本《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还有一本彩色的《汉语图解小词典》。方桌前,穆萨总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或写或思,或嘴里念念有词。有时候还会看到他手里握着一支拉着很长的线,需要插电才能使用的点读笔。他一边点,一边跟着读,那认真劲儿活像一个遵纪好学的小学生。

当被问到“你为什么学习汉语?”时,起初穆萨听的不是很明白,待老师用英语翻译一遍后,他才恍然大悟,然后用磕磕绊绊的汉语说:“啊……我想要去北京”。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穆萨是一个不那么聪明的人,汉语图解小词典中的大部分词汇他都通过点读笔掌握了,但是还是不能说出,甚至听不懂一些简单的句子。花费了大量时间,进步甚微。但他总是那么执着,有时候甚至会跑到我的房间门口喊我名字,让我教他>>学汉语。”老师说。

记得有一次,教师们还正在餐厅吃早饭,穆萨就拿着一张纸,一支笔,径直走过来说:“写”(他的意思是让我帮他听写汉字),让老师哭笑不得。

一天下午,在门口的大树底下,老师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穆萨就像一尊精美的雕塑一般,定格在那里,任凭斗转星移,似乎从未离去。老师悄悄地走近穆萨,穆萨发现后非常高兴地打起招呼。老师问道:“穆萨,你今年多大了?”可穆萨还不太能理解这句汉语的意思,于是老师又翻译了一遍,说罢,穆萨用他磕磕绊绊的汉语说:“啊……我五十九”。

几近花甲之年的穆萨,心底却仍旧揣着一个小小的“中国梦”——去北京。为实现这个目标,穆萨每天在门口的大树底下,用自己的专注践行着“勤能补拙”这句中国古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攀达汉语 » 花甲老人穆萨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