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唯一以表意为主体的文字,是汉语的重要标志!


汉字在漫长的产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精华,始终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从远古走进现代,是任何符号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汉字不仅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也是汉文化的载体。中国许多行业都有自己遵循的四门功课,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京剧讲究唱念做打;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汉语学习同样也有四门功课,听说读写,并且学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起着核心作用!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华人,从小受语言环境影响,在学说话时,对汉字就有了较浅的认知,耳濡目染,对这种“方块字”并不感到陌生。上学后,先学识字书写,汉语拼音作为识字读音的标注符号,能准确地掌握汉字的发音,语文的学习始终围绕着汉字的学习,结合课文循循渐进,不断训练阅读、习作技能,从而提高了语言的理解与沟通能力。而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尤其是来自以表音文字为主的欧美等国家的汉语学习者,面对汉字特殊的结构,繁多的书写笔画,庞大的数量,未学已望而却步了。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有些欧美的老外提出只学汉语听说,不学汉字读写。同时,为了让汉语学习者能在短时间内开口说话,通常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重视听说,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然而,汉字是汉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掌握汉字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汉语水平的高低。尽管汉语口语在听说的强化训练下,短期提高效果显著,可一旦失去语言环境,长时间不进行口语交流,听说能力会很快下降。更有一些汉语学习者提出以汉语拼音取代汉字学习,认为学会汉语拼音就可以学好汉语。殊不知,汉字从字形到字义,小世界里蕴含着大乾坤。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汉语拼音只是一种记音符号,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是汉字的从属。面对汉字学习既重要又难学的现况,如何开展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呢?在汉字教学上,是语、文同步还是分开?是词本位还是字本位?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


然而必须肯定的是,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应该始终贯穿于汉语学习中。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讲到“语言学界很多学者都认为,真正体现汉语结构特点的单位是‘字’,而‘词’的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中引进的,汉语中本来没有这样一种与之对应的东西。因此,只有把‘字’作为汉语词语和语法教学的基本单位,才能体现汉语的特点,找到掌握汉语的关键。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特别强化作为形音义结合体的‘字’的教学,不能把汉字仅仅看作是书写单位,是词语教学的附属品”。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在字的基础上结合词,再连成句形成文,环环相扣。汉字虽然是表意文字,但许多字也兼顾表音。从形入手,了解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慢慢习惯用汉语思维,加深对字形与字义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好每一个汉字。然而理论写在书面上是苍白的,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让汉语学习者真正掌握汉字,喜欢上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教授语音、语法、书写,汉字汉文化的学习应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细节里。许多人会好奇,那么多汉字,我们的先人是如何识字、读音呢?我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发现其实学习的方法很简单,是让儿童认读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便认识两千多汉字,就可以诵读经典之作,再从老师的传授中,感悟书中的哲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上,我借鉴了反复认读、韵语识字的学习方法,同时把汉文化融入到汉字学习中。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汉字和汉文化也同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说汉字的教学枯燥、无趣,影响了汉语初学者的热情。而我认为,汉字的教学结合汉文化的内容,不但对汉语学习作用显著,也使学习汉字变成一种有趣的事。如;书法、绘画、中国印、对联、剪纸、诗歌,甚至歌曲都可以运用在汉字教学中。丰富的汉字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书写、朗读、刻划、欣赏汉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韵律与美学,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渊源。


经常会有外国学生问:中国人过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和福字?王安石一首《元日》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诠释了其含义,除旧迎新。中国人偏爱用一种仪式来表达某种情怀或理念,汉字作为传播工具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逢年过节在门上贴上“福”字,祈福美好的愿望,贴上“春”字预示春的到来,一切生机勃勃。结婚时贴上大红“囍”字,不用问,看字就知道这户人家在办喜事。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福”现藏于恭王府假山下的康熙御笔,更为经典诠释了汉字丰富的内涵及艺术魅力。一个汉字“福”,寄予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意,五福合一,可以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凡事都喜欢图个吉利。去过恭王府的人都会排队去摸“福”,恭敬的等候,虔诚的祈福,人们都愿意相信,摸“福”一定会给家人和自己带来好运。学生在了解汉文化同时,也认识了许多汉字,激发了求知欲好奇心,带着发自内心的热情,开始走进汉字学习领域。在教授汉字时,要点、线、面相结合开展教学,学习一个汉字,要明白字本义,向外延伸的含义,在文中特定语境中的意义,从而了解字里行间传递的文化信息,我觉得这正是汉字最神奇的地方。从认读到书写,对于日韩等国的学生,由于在儒学、佛教、民俗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文化的共通性,又称“汉字文化圈”。来自这些国家的学生在汉字的书写上较为容易,而对于来自欧美等国家的学生,面对汉字,表现得束手无策,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学习过程。那么汉字教学就需要一段时间的引导,增加识字的趣味性、联想性。

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爱好帮学生起一个中文名字,告诉他们中文名字的意思,制作一个中文名牌,当汉语老师用中文名叫学生时,让学生看看自己的中文名字,使初学者有种文化融入感,汉字的初步认知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每次教写汉字时,我都会让学生先按照我写的样板,把自己的中文名、日期、天气(晴 阴 雾 雨 雪 风)等写在本上,带学生进入汉字学习的状态,培养汉字书写习惯,熟悉汉字的笔画结构。开始时学生完全是照猫画虎,中文字写得东倒西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汉字规范书写训练后,现在每次上课必写内容已经写得非常流畅,有时学生还会自己丰富内容,像“雾霾”这样相对复杂的汉字也能写得很规整。对于中文书写困难的学生,我经常会让他们描一描中文字帖,慢慢体会书写汉字的感觉。我的一位古巴学生曾对说:“老师,我写汉字时好像全身在运动,汉字里也有中国功夫,很神奇。”提到汉字书写不得不说到中国文化之宝——书法,书法是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的建筑、美术、文学、服饰、音乐等发展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书法是最原汁原味的最纯粹的中国文化。给学生看一些书法作品,从感官上认知。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猜猜那些如行云流水般的行书草书写的是什么汉字(老师备课一定要充分,要自己先把书法作品中的字认读准确),学生猜对时的那种愉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有些学生开始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饶有兴致地写上几笔,对汉字的学习也渐入佳境,可见书法的魅力对汉字学习的深远意义。汉字跟拼音文字不同的是有它特殊的构形,具有直观性、象征性的特色。字形能与人的思想联结在一起,文化内涵自然就丰富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汉字学习达到一定数量,能够进行阅读并理解了,汉语学习才真正进入最佳状态。我有一位德国学生,非常痴迷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崇尚中国功夫,看中文电影,学唱中文歌。他在德国学的是繁体字,有一定书写汉字的基础,但由于繁体字笔画繁多,他始终对学习汉字有些抵触。来中国后他发现仅仅简单的口语交流并不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他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我在给他进行汉字教学中,针对他的兴趣,让他抄写一些孔子的经句名言。


开始只要求他把汉字抄写正确,不用都会认读,每次不用很多,就一句两句,可以反复抄写,每次重复抄写时,试着将会写的字默写出来,经过一周的反复抄写,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已经不用看书就写出来了,这时我让他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标出来,我给他讲解,理解后再让他反复朗读,最后可以背诵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很惊讶,自己竟然能用中文写出这么多字,而且这些字在默诵时仿佛历历在目。随着书写识字能力的增强,学生可以更轻松地阅读;词汇的不断丰富,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会话水平;学生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观点,汉语交流能力明显提高。汉字的学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让汉语学习者真正体会到汉字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文化数千年绵延不断,汉字功不可没。其鲜明的方块形特征,在世界各种文字中辨识度极高。无论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看到“方块字”汉字,就是一个从没有说过中文的外国人,也会说出CHINA。走在大洋彼岸的唐人街,大大小小的汉字牌匾、汉字广告及印着汉字“功夫”的T 恤,无不传递着来自东方古国的文化,甚至有的外国年轻人以在身上纹汉字为时尚。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标记和徽章,也是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肩负着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双重任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了解、融入这种文化,我想也只有汉字具备这样的魅力。综上所述,汉字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攀达汉语 »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