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走进匈牙利夫妇的三年汉语教学生活!

在匈牙利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有一个由一群7-14岁的孩子们组成的少儿班。少儿班的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以及他的妻子伊洛娜·施密特(Ilona F. Schmidt)是一对棒棒哒的汉语老师!


| 初识中国,走进汉语

现年70岁的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凭借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满腔的激情,在汉语教学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是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少儿班的创建者、亲历者、见证者和贡献者。

深邃而充满善意的眼神、文雅的气质,是我对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的第一印象,那时觉得他可能只是一位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学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上的许多合作加深了我们对彼此的了解,让我不断意识到他对中华文化的喜爱程度超乎我的想象,他与妻子携手坚持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理想更是让我钦佩和感动。

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以及他的妻子伊洛娜·施密特(Ilona F. Schmidt)与中华文化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早年间,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是佩奇市当地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虽然匈牙利和中国相隔万里,也没能阻断他内心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因为在他的内心早已经种下了一颗中华文化的种子。而促使这颗种子萌发的便是那本赫赫有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的每一页、每一章都像一根无形的风筝线,牵引着他认识中国、爱上中国。


但是,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过程非常艰难,那时没有便利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就连匈牙利的汉语课本也寥寥无几,亚诺什(János)的多年好友、佩奇当地汉学家拉斯洛·巴尔迪(Laszlo Bardi)赠送给他一本80年代的汉语课本。虽然课本老旧,也没有匈语翻译,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但他还是觉得这本书十分珍贵,正是这本书帮助他打开了汉语世界的大门,让他真正走进汉语。而他的妻子伊洛娜·施密特(Ilona F. Schmidt)也慢慢受到丈夫的影响,开始了解中国。

在不断了解中华文化,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夫妇渐渐地萌发了一个想法,也可以说是一个梦想——想让更多的匈牙利人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为此,他们开始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阅读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并寻求机会为实现梦想迈出第一步。伊洛娜·施密特(Ilona F. Schmidt)曾经担任佩奇一所学校的校长,她曾想过将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推广,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汉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虽然付出了诸多努力,但这个汉语班的开设并不理想。

| 结缘孔院,放飞梦想

2015年3月27日,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佩奇市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孔子学院,也意味着这里将迎来一批有经验的汉语教师,他们将会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佩奇市的汉语教学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是真正开启了新的篇章。

谈起第一次招生,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夫妇不禁有些激动,因为他们的举动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第一期夏令营就有17个孩子报名参加,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

解决了招生问题,接下来便面临另一个重要问题:怎样为孩子提供更丰富、更有趣的夏令营?孔院的同事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汉语志愿者与学生和亚诺什(János)夫妇合影

亚诺什·福泽斯(János Füzes)夫妇咨询了许多有经验的人士,结合匈牙利少儿教育的一些经验认为:少儿夏令营要为孩子们带去学习汉语的乐趣,让他们享受汉语,教学模式可以是语言+文化,这个中华文化汉语夏令营的想法得到孔院院长和教师的支持。

在夏令营活动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有趣的汉语知识,短短一周的时间使得孩子们对汉语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学会了许多汉语知识。夏令营结束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家长们非常高兴。有不少孩子在参加完夏令营之后主动报名参加了“少儿汉语班”,孔院第一个少儿汉语班也顺利成立了。

| 坚守汉语梦,无怨无悔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而且拥有五千年的悠久灿烂文化,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了解。我希望更多的匈牙利人,更多的匈牙利孩子能够了解中国,促进中匈之间更多的交流和合作,这个梦想会一直坚持下去”。 亚诺什(János)说。

2015年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有机会到访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令他感叹。

亚诺什·福泽斯为汉语在匈牙利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他点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攀达汉语 » 走进匈牙利夫妇的三年汉语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