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这个中国文化课堂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传播中华文化,是孔子学院的一项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会教汉语,还要上得了舞台,下得了厨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就有这样一群多才多艺的汉语老师,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堂,让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海外。

有“色”的汉语课堂——画脸谱

五色油彩愣往脸上画京剧脸谱,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国内外都很流行,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达大孔院圣奥古斯汀大学教学点的两位汉语老师,就把京剧脸谱带进了非洲的>>中国文化课堂

正如歌词所唱:“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


到场学生无一不对京剧感到好奇,活动还没开始就向老师抛出各种问题:

“老师,为什么每个面具(Mask)的颜色不一样?”“老师,这只有中国有吗?”“老师,我们要往脸上画吗?”…… 

祝晨聪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京剧的起源,播放了京剧选段《游龙戏凤》视频,并为学生详细讲解了京剧行当(即角色类别)及其特点、脸谱的颜色知识并且复习了已经学过的颜色词,最后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真实用于舞台演出时化妆的过程。

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实在太美了!”“老师,我想画在脸上。”

水彩毛笔绘脸谱学生对京剧脸谱有一些了解后,祝晨聪根据每位学生的需求发放了不同的脸谱图片,画脸谱时需要的毛笔和水彩,并讲解了一些注意事项。 


乔治是个非常细致的学生,他画的脸谱比起幻灯片上展示的图片,有过之而无不及;二年级学生金星因为没有掌控好水和颜料的比例,导致整个脸谱上“水灵灵”的,急着找老师帮忙;有的学生一边忙着创作,一边希望留下自己创作时的状态,找老师当起了“御用”摄影师……整个活动好不热闹,好不有趣。

筷子和美食也成课堂道具

筷子,两根简简单单的小木棒却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一双筷子蕴含人生哲理,拿得起,也放得下;一双筷子饱含人情味,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像筷子一样顶天立地。

从筷子里,可以读懂中国。达大孔院阳高中学的汉语老师,就将这两根小木棒带进了中国文化课堂。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今天中午你吃了什么?”

“你会做什么菜”……

文化课堂上,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了坦桑尼亚的饮食文化。土豆和牛肉是坦桑尼亚最常见的食材。而这一次,翟老师将中国的土豆炖牛肉带进了阳高中学的课堂,顿时香气四溢。

翟老师通过中国的烹饪方式来烹制当地最常见的食材,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坦两国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中国的美食上桌,当然得用中国的方式来品尝。翟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人饭桌上常用的筷子。


习惯了以手抓食的学生,十分好奇筷子的用法。有的学生甚至立即拿出两支笔来模仿筷子,尝试夹东西。经过练习,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筷子的用法,迫不及待地想品尝老师做的土豆炖牛肉。

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一次使用筷子并品尝中国美食的机会,同学们纷纷对中国美食赞不绝口。“原来土豆和牛肉还可以这么做!”“中国的烹饪方式真的太棒了!”有的学生立刻表示要向老师学习土豆炖牛肉的做法,回家做给家人吃,有的还要把筷子带回家。

无论是京剧脸谱文化的“色”,还是中华美食与筷子文化的“香”和“味”,都只是中国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

但这一小部分,却足以让坦桑尼亚的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非洲,时常会面临教学材料短缺的情况,学会利用当地的材料来上好一堂中国文化课堂,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攀达汉语 » 这个中国文化课堂可谓是“色香味俱全”!